剧评《童贞女王》bbc五集短剧

既然说了亨利八世和他六个妻子的历史,那我顺便有感而发写一下这位都铎王朝的君主最出名的女儿伊丽莎白·都铎吧。


bbc在2005年出过五集短剧《童贞女王》,挺有意思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女主是一美的前妻¯_(ツ)_/¯


我不想讲伊丽莎白最风光无限的女王时期,因为掉书袋这种事谷歌一下什么都能查到,我只想讲一讲她最不愿对外人提及的不堪历史:作为私生子的晦暗时期。


众所周知,伊丽莎白的生母是亨八第二任妻子与王后(后遭废黜与处死)。作为她的父母短暂婚姻里唯一幸存的孩子,她也曾经是她父亲的合法子嗣,可是在她两岁八个月时随着安妮博林的头被砍落,她也沦为了为人不齿的私生女。


作为一个声名狼藉且欧洲无人不晓的“娼妇”“小三”的孩子,伊丽莎白的存在令她身为国王的父亲蒙羞与厌恶,这导致她被迫远离宫廷寄养在乡下,直到九岁才在亨八第六任王后凯瑟琳的促成下回到宫廷,可是私生子的头衔依然没被摘掉。


明明都是国王的孩子,可是自己的弟弟爱德华才是王子,她只是“伊丽莎白小姐”,不是“伊丽莎白公主”。即使亨八晚年对伊丽莎白颇为喜爱,但也没有恢复她作为国王合法子嗣的地位,难免让这层“喜爱”蒙上了些轻蔑的意味。


也许整个宫廷表面上对还是孩子的伊丽莎白恭恭敬敬,可是她未必不知道那些势利的贵族在背后如何嘲笑她私生子的身份。


就算同为背负着私生女之名的姐姐玛丽也比她强太多,起码玛丽背后还有不容小觑的西班牙王室(毕竟玛丽的生母凯瑟琳王后是西班牙的公主),而伊丽莎白的外祖父一家早就败落。


她只能依附着她唯一的庇护就是亨八。明知道这个男人看不起自己的身份,却还是只能小心翼翼地奉承讨好着他,只因为他是国王与君父并且关系到自己存亡的安危。


可是亨八在她十四岁就见上帝了。从九岁结束颠沛流离回到“家”稍微安定下来再到十四岁时国王父亲的死亡,还是半个孩子的伊丽莎白做梦都想不到等待自己又是另一段凶险四伏的颠沛流亡。


不知道亨八晚年是不是稍微找回了一丁点早就丢的一干二净的节操和良心,在临死前的遗嘱里终于还是恢复了自己两个女儿的王位继承权。尽管伊丽莎白还是私生女,但是也恢复了本来就该属于她的一部分权利。


这可是亨八唯一一次尽了对伊丽莎白作为父亲责任的举措,可是却把伊丽莎白卷入了险象迭生的王位争夺中,她几次三番因为了她父亲一生里这仅有一次的“关爱”差点被送上断头台和绞刑,至于监禁更是家常便饭。


我想那个时候伊丽莎白最想要的应该是活下去,比起很多影视剧渲染的“心怀家国天下”,我更愿意相信真实是她唯一的愿望就是活着继续见到明天的太阳升起。


伊丽莎白最后获得王位也是很奇迹,因为在亨八当初立遗嘱时的情况看来没人会预料到这个苍白瘦弱又出身卑微的,只排第三顺位继承的私生女会有朝一日真的有机会继承大统。


她活过了病怏怏的爱德华六世,熬过了玛丽一世的忌惮与敲打,在亨八去世十年后,二十五岁的伊丽莎白在议会的支持下拿起了国王的权杖。


一个从来没有被当成国王的继承人来培养和教育的私生女,也能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国王一样施展着不俗的权谋,强悍又不失怀柔地统治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国家。


她是最后一个都铎家的人。没有手足依靠,没有外戚支持,在内忧外患、群狼环伺的大环境下,她在风雨飘摇中坐上了英格兰的王座,并且稳稳当当地坐了近四十五年。


可以说伊丽莎白是“成也亨八,败也亨八”。一方面,正是她父亲的遗嘱将她列为王位继承人之一,才促成了后来她的顺理成章地成为女王;而另一方面,也是她的父亲将“私生子”的头衔加诸在了她身上,导致她毕生都因为“私生子”身份而被她的政敌肆意攻击,给她的统治生涯制造了不小的祸事。


这也迫使她在公众场合永远只能提她“伟大的国王父亲”以证明自己血脉的正统地位,而她的母亲,“放荡堕落的娼妇”只能被模糊在世人眼里。


缺失的母亲,这是伊丽莎白终生憾事。


安妮博林的灵柩仍然躺在当年被草草埋葬的教堂里原地不动,伊丽莎白成为女王后也依然不能表达出一点点对于生母的追思与悼念。


为了安抚当年参与迫害过安妮博林的贵族和稳固自己统治地位,她在屈死蒙冤的母亲与权力荣光的王位之间选择了后者。


在沾染了自己母亲鲜血的父亲手里,伊丽莎白还是接过了那颗王者之心,并戴上了沉重的王冠。


她打击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政治对手时的毫不留情与强硬作风,使她获得了“她父亲的女儿”的高度赞誉,可是那个诞育了女王的安妮博林只能像尘埃一样消失在她的生命里。


童贞女王的最后一幕里,朝臣们从已经去世的女王手指上脱下了象征国王的戒指,准备寄给苏格兰的詹姆士国王通知他来伦敦继承王位。可是有人发现那枚戒指有异常,撬开来看发现戒指的背面藏着一幅缩小的肖像,不知情的朝臣轻蔑说那一定是女王的情人,可是捧着戒指的朝臣惊愕地说道:

“是她的母亲,安妮博林,那个娼妇。”


罗伯特的信被她放在梳妆匣底下,安妮博林的画像被她藏在属于英格兰国王的戒指里。


我最喜欢的一条评论是这样分析的:伊丽莎白是故意这样做的。


既然这些伪善的贵族与民众不允许自己提及安妮博林,那么她就要让她的母亲以这种方式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这样每当这些来觐见女王的人跪下亲吻这枚戒指时,就是伊丽莎白在无声地对每一个羞辱过她母亲的人的嘲讽与反击。


除了都铎家标志性的红发(也有说金发),伊丽莎白显然也继承了都铎家的坏脾气和记仇属性。


这枚戒指被收藏在英国一处博物馆里。


好吧其实就是最后这一幕戏让我的眼泪不要钱地流~



评论 ( 5 )
热度 ( 164 )
  1.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一曲微茫 | Powered by LOFTER